文史哲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范式创新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马涛;龚剑飞;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进行了分析,提出马克思强调用"社会人"研究范式替代"经济人"研究范式,强调运用辩证法分析经济现象,恩格斯在这一研究范式的基础上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重大发展。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这一创新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这一研究范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迥然不同的一套研究理论体系,这一研究范式能更好地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这一研究范式对于当代的经济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010年06期 v.12;No.68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5 ] |[引用频次:9 ]
  • 论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曹均伟;

    本文从古希腊哲学、近代哲学、科学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等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论述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之演变,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过程。

    2010年06期 v.12;No.68 11-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2 ] |[引用频次:5 ]
  • 国际广告:全球消费主义文化的视觉盛宴

    张殿元;

    在全球一体的消费主义文化形成中,广告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性消费主义形成的广告机制包括去传统、展现新生活方式和新价值观、组织性地再现生活体验。全球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物质消费品上,而且还表现在更为深层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上。传统人格的广告化、民族精神的商业化、私人领地的公共化就是这种影响的表征。

    2010年06期 v.12;No.68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7 ] |[引用频次:4 ]

法学

  • 群体性事件成因的社会物理学解释——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

    单飞跃;高景芳;

    群体性事件属于公共危机,是中国当代社会利益博弈的极端性方式,是社会情感之结的破坏性消解手段。依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不平衡性主导的社会矛盾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燃烧物质",不对称性主导的社会舆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助燃剂",突发性主导的具体冲突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导火索"。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有助于社会矛盾的沸点控制,有助于科学防范、化解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实现社会体温正常、社会体态正常。

    2010年06期 v.12;No.68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2 ] |[引用频次:122 ]
  • 非关税措施及其规制的制度经济学之维

    林泰;

    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将制度产生的成本、基本的人类价值取向、寻租等问题纳入研究范围。非关税措施作为一项制度,其产生的成本增加、基本人类价值取向和寻租问题可以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思维与考察。制度经济学模型是把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予以量化的计算公式。因此,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经济影响评估模型为WTO规制非关税措施提供了帮助。在WTO的规则制定阶段、贸易政策评审阶段以及争端解决阶段都可以引入制度的经济影响模型分析来规制非关税措施。

    2010年06期 v.12;No.68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5 ] |[引用频次:5 ]
  • WTO补偿规则之改革建议剖析

    张军旗;盛建;

    WTO各成员及学者们针对补偿规则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建议,除了一些合理性和实用性不强的建议外,总体上试图强化WTO责任制度。但这些建议中只有个别建议可能被接受,其他建议虽具有法律逻辑上的合理性,但至少暂时恐难为WTO成员特别是贸易大国所接受。这些强化WTO责任制度的建议能否被接受,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贸易大国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推进贸易的自由化。

    2010年06期 v.12;No.68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7 ] |[引用频次:3 ]
  • 美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国汇率主权

    颜海燕;

    文章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人民币汇率主权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汇率主权是经《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认的国家权利,中国应积极维护我国的汇率主权,在国际法框架内论证我国汇率政策的合法性,顺应国际经贸格局的变动趋势,寻求汇率问题的多边合作,并积极推进IMF改革,争取中国在国际货币政策形成中的话语权,以最大限度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2010年06期 v.12;No.68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4 ] |[引用频次:3 ]

经济与管理

  • 公共投资与区域就业变动——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

    苑德宇;

    本文构建了反映劳动力市场均衡就业量与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之间关系的动态模型,分别利用全国29个省及东、中、西部各地区省份2002-2008年面板数据对公共投资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业存在较强的跨期路径依赖性;公路密度增加仅在短期内促进了就业水平的提高;人均普通中学拥有率增加在短期内对就业有挤出作用,但在长期中却存在更大反方向效应;同类公共投资对就业变动的影响显示出一定区域差异性。

    2010年06期 v.12;No.68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3 ] |[引用频次:27 ]
  •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驱动与制约

    郭金秀;高希武;

    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从需求和供给两层面分析我国1978-2008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驱动与制约。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政府举债能力影响下,就业规模增长,大量富余人员走向劳动力市场,由不可测度的生产力变为可测度的生产力,扩大了潜在税基;城市化规模扩大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重要正向驱动因素,而人口规模和对外开放与公共支出规模增长间呈显著负向关系。我国的公共支出规模在长期内要以就业增长为基础。

    2010年06期 v.12;No.68 63-6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6 ] |[引用频次:3 ]
  • 对全球货币体系的思考

    王华庆;

    本文对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各国对国际货币体系讨论作了进一步思考。美元是否能够保持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怎样重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如何防范可能的风险?本文分析认为,美元还将较长期地保持其目前的地位。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各国只有共同协作,才能逐步推动建立更加负责任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

    2010年06期 v.12;No.68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6 ] |[引用频次:3 ]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市场驱动力探索

    李婧;徐奇渊;

    本文从国际分工、贸易竞争、规模经济、亚洲生产链的视角探索了人民币在亚洲区域成长的优势和劣势。文章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发挥载体货币的功能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是市场驱动的结果。中国需要抓住这次全球经济调整的机会,积极调整国内的经济结构,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网络中的地位,同时需要顺应市场需求因素提供相容的制度支持,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宏观条件,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微观基础。

    2010年06期 v.12;No.68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3 ] |[引用频次:11 ]
  • 货币国际化进程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外汇储备职能的实证分析

    孙海霞;杨玲玲;

    本文运用非线性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对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动态分析角度看,国际货币的惯性对主要国际货币占外汇储备比重有显著的解释力,一国经济规模是影响货币国际化的最显著因素。提出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并不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决定因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资本账户开放应该循序渐进。

    2010年06期 v.12;No.68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6 ] |[引用频次:64 ]

述评

  • 收入分配对储蓄率的影响研究述评

    汪伟;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梳理了收入分配对储蓄率影响的文献并进行了评述。首先,本文回顾以往理论文献中关于收入分配对储蓄率影响的不同观点与理论发展;其次,本文总结以往文献中基于微观与宏观数据的经验研究;再次,本文讨论未来可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前景;最后,本文从分析我国收入分配不均与高储蓄率并存现象的现实入手,揭示收入分配扭曲可能正是中国储蓄率上升的原因。

    2010年06期 v.12;No.68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2 ] |[引用频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