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公共政策评论

  •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财政制度如何创新?——首届长三角财税论坛概述

    高强;姚洋;蒋洪;郭庆旺;刘小川;张牧扬;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财政制度该如何创新?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句话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重商主义的批评中,斯密曾睿智地说:"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办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意味着,一方面,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其前提是公正法律的存在:市场的自由运行、个体的自由选择要以公正法律的建构为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在事先所设定的公正法律规则下,任何个人、任何单位和组织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于个体的自由选择与市场的自由运行进行干预和强制。进而,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财政制度创新的要义就在于寻求和建构对于市场运行起限制和引导作用的、事先对于市场运行方式进行规范的准永久性的正义的财政制度规则。在这一方面,对于那些支持斯密自由市场学说而反对政府干预的理论观点,由于忽略了斯密所强调的自由市场运行必不可少的"正义的法律"条件,它们其实是背离了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传统。与之相反,对于那些对斯密理论进行批判而强调政府干预的理论学说,尽管它们强调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但它们大多忽视了干预所需要坚持的正义原则;同时,由于并未能如斯密那样去透彻领悟社会秩序得以形成的内在机理和逻辑,它们也忽视了政府适当干预的层次:应该是事先的法律制度架构,而不是市场运行之后的政治上的肆意调整。基于这一点,首届长三角公共财政论坛的意旨就在于:通过聚集社会各界的智慧,通过公开的理性的对话,以寻求有利于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的公平财政规则。毕竟,有迹象表明:我们现在对于许多公共财政问题的讨论,其实已经偏离斯密早期的优良传统已经很远了。

    2014年05期 v.16;No.91 4-1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7 ] |[引用频次:2 ]

人文经济

  • “普照的光”法——重思马克思研究资本的方法问题

    张定鑫;

    针对学界在马克思研究资本的方法问题上存在的大而欠"当"等现象,文章基于马克思文本突出以下三个主要方法:一是"普照的光"法,即居"普照的光"位置的生产方式法;二是"肯定—否定"法,即"对每一种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法;三是"抽象—具体"法,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中,"普照的光"法属于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历史)科学的方法中所实现的一个原创,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遗产在方法论上的历史性突破;"肯定—否定"法、"抽象—具体"法则属于马克思扬弃黑格尔哲学成果的结晶。

    2014年05期 v.16;No.91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2 ] |[引用频次:7 ]
  • 契约的限度——黑格尔论伦理的契约性和非契约性

    杨伟涛;

    黑格尔认同在从自然伦理向绝对伦理的演进以及现代性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中,契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承认以及经济交往联系的中介意义。然而,对近代启蒙哲学中的经验论自然法和契约论以及反思式自然法和契约论的孤立人性和原子论观点,黑格尔予以极力批评,主张个人本性由其所处的共同体和时代予以理解。在家庭和国家方面,黑格尔论证它们的实体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系,反对契约化观点。其中,家庭中的伦理是爱,包括夫妻之间的爱和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教育;国家的伦理是实体性和精神性的统一,包括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公民之间的尊重和团结。

    2014年05期 v.16;No.91 23-2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4 ] |[引用频次:3 ]
  • 何为生态正义——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郎廷建;

    生态正义不是人与自然物之间的关系,亦不是以一切环境因素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而是以生态环境因素特别是以生态资源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正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弊端日益凸显的今天,现时代的生态正义是一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能够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享有平等地位,获得平等尊重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能够保障劳动者付出与回报对等的生产关系。伴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政治、法律、思想观念等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影响,生态正义表现出相对性和可变性、动态性和过程性,以及多样性等基本特征。

    2014年05期 v.16;No.91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5 ] |[引用频次:59 ]

经济社会

  • 地方政府干预与企业并购价值效应研究——基于“四个中心”建设背景下的上海国有上市公司的证据

    王霞;王宸;

    文章以上海市政府控股的国有上市公司2006-2012年发生的并购行为为样本,研究了地方政府干预对并购价值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上海市政府在"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推动的国资企业并购在短期内产生了正的财富效应,若干窗口下的累计超额收益显著高于民营企业。但是这种正财富效应不具有持续性,其长期市场表现反而弱于民营企业。实证结果表明并购虽然是实现资本配置、扩大企业规模的最有效手段,但却难以为股东创造价值,因此企业应以谨慎的态度对待并购。从长期来看,地方国有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弱于民营企业,这说明并购应更多地遵循市场化原则。

    2014年05期 v.16;No.91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9 ] |[引用频次:37 ]
  • 法律制度效率、地区腐败与企业家精神

    邵传林;

    文章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法律制度和地区腐败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在法律制度效率越高的地区,企业家精神就越倾向于有效发挥;在腐败程度越高的地区,企业家精神就越倾向于有效发挥;与腐败程度较高的地区相比,法律制度在腐败程度较低的地区对企业家精神的正向作用更大;与法律制度效率较高的地区相比,腐败在法律制度效率较低的地区对企业家精神的正向作用更大。在我国重新启动新一轮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这一研究不仅对优化中国法制环境、治理官员腐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为激活企业家精神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启示。

    2014年05期 v.16;No.91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9 ] |[引用频次:32 ]
  • 油气资源开采中的收益分配冲突与协调机制——基于土地使用权收益的视角

    王育宝;马金梅;胡芳肖;

    基于土地使用权收益分配的油气开采地居民与政府、开采企业的利益冲突涉及直接经营土地和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两方面。冲突产生的原因集中表现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缺陷及被异化,地表权与地下权分离引起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收益被忽视,未建立起补偿农地损失的有效机制等。要化解冲突,保护开采地居民利益,应建立健全油气开采专门法律法规,提高开采中各主体行为的确定性;完善油气开采收益的分配机制,加大对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收益分配比重;提高油气收益分配透明度,加强开采地居民的维权责任等。

    2014年05期 v.16;No.91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4 ] |[引用频次:10 ]

经济法学

  • 政府反竞争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路径研究——基于路径适用的逻辑展开

    张占江;

    政府反竞争行为,是指政府在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制定、实施限制企业竞争制度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这是合理的,但超过必要限度就会损害竞争秩序和社会整体福利。各国反垄断法的实施经验表明,要规制不合理的政府反竞争行为需要完整的路径体系。竞争评估,是分析、评价政府反竞争行为合理性的前置路径。竞争倡导,是事前避免不合理限制竞争的制度安排、制度实施,或促进法律向有利于竞争的方向修改的路径。竞争执法,是事后追究有关主体的反垄断责任,排除不合理制度影响的路径。鉴于我国政府对经济不合理干预导致的竞争限制的普遍性、严重性以及现有制度的局限,必须通过法律解释、规则建构,建立、完善上述路径体系,推进体制改革。

    2014年05期 v.16;No.91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2 ] |[引用频次:40 ]
  • 公私合作制的源流、价值与政府责任

    陈婉玲;

    公私合作制作为政府与私人部门在公共物品服务领域的一种合作关系,通过"契约约束机制"明确公、私各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其本质是政府以市场方式寻找匹配的合作伙伴,将非国有经济成分引入公共服务领域,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公私合作制使政府从直接的公共资源配置者和公共服务供应者转变为推动者,政府职责的重点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应当强化任务规划和结果考核机制,通过公私合作制立法,剔除法律间的冲突,规范公私合作制契约,保留必要的政府责任和权利,并创设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独立监管制度。目前,我国PPP模式还处于地方政府探索和实践阶段,缺少系统的制度安排和必要的"顶层设计"。建立稳定的、能够有效实施的公私合作制的制度体系,完全契合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改革思路。

    2014年05期 v.16;No.91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8 ] |[引用频次:259 ]
  • 证券融资市场开放与境内投资者法律保护

    孙南申;彭岳;

    在资本管制下的证劵融资市场开放中,境内投资者面临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证券市场,因此仍应区分境内投资者与境外投资者。境外公司在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会引发公司法与证券法的冲突,为此虽应淡化境外公司的公司治理要求,减轻其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但有必要引入与强化证券侵权救济机制。并且,应根据公开发行和私募发行方式不同,对投资者进行分类,实施投资准入制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014年05期 v.16;No.91 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9 ] |[引用频次:8 ]

经济管理

  • 劳动力错配诱发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了吗?——来自中国产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董直庆;刘迪钥;宋伟;

    发展中国家要素过度投入和无效配置现象普遍,前沿研究关注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却并未重视非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错配可能会引发效率损失。文章以产业层面的劳动力错配为视角,利用1978-2010年数据考察我国分行业劳动力配置的扭曲程度并测算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金融业,所有行业均出现要素错配现象且不同行业劳动力错配分化趋势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使其表现出多头"W"形变化趋势,并平均使全要素生产率降低20%左右。当然,这主要是劳动力有偏性配置、劳动报酬不平等和市场进入障碍的影响,使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而引发不均衡配置所致。

    2014年05期 v.16;No.91 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9 ] |[引用频次:67 ]
  • 创新集群发展的“东亚模式”:基于日、韩数据的实证检验

    范硕;何彬;谭少梅;

    文章以东亚创新集群发展的代表性国家——日本、韩国的2001-2010年数据为样本,利用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Moran I指数检验了日本、韩国地区创新集群发展的基本形态及演变特征。为了避免由于模型设定所导致的推断错误,文章利用初始GMM估计方法、完全加权GMM估计方法和部分加权GMM估计方法,构建静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大学、国有研究机构、风险资本、政府的政策倾斜以及大企业、中小企业各自在东亚创新集群发展中的作用,以此揭示东亚创新集群的发展模式。实证检验显示,创新集群发展存在"东亚模式",其与"美国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创新集群产生与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不同,"东亚模式"具有"跨越式"追赶的特征,但却未能发挥大学等知识部门的潜能。我国可以通过吸纳两种创新集群的发展模式,结合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而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使两种模式相互促进并形成良性互动。

    2014年05期 v.16;No.91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3 ] |[引用频次:2 ]

  • 本期导读

    <正>本期重点关注"政府与市场"。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财政制度创新意义重大。本期[经济管理·公共政策评论]特约专栏推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财政制度如何创新?"的重大选题。2014年5月24日一批财政界精英云集上海财经大学,商讨财税体制中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等诸多议题,高强院长的十

    2014年05期 v.16;No.9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网刊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