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哲学]

  • 找寻经济学原理中的“人性逻辑”——米塞斯行为逻辑学批判

    刘清平

    米塞斯的行为逻辑学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悖论: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自己的规范性价值评判的误导和扭曲,从实然性的视角出发,考察同样富于规范性价值内涵的人的行为的逻辑结构?尽管他的解答也存在着忽视善恶价值基准等不足之处,却对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整个人文社科领域都做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贡献,尤其是清晰地分辨了“事实”与“价值”、“元”与“规范性”这两个许多西方哲学家也往往混为一谈的不同层面,值得我们在考察人的行为特别是市场交换行为时深入反思:如何通过引入善恶是非这些人的行为必须诉诸的元价值学基本标准,依据“人性的逻辑”探讨包括“不等价交换”在内的种种市场行为的内在机制,从中揭示诸如“看不见的手”、“边际效用”等主流经济学原理的人性根源。

    2016年05期 4-1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网刊下载次数:208 ] |[阅读次数:313 ] |[引用频次:0 ]
  • 从“知识-权力”的哲学视角看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基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

    李华

    文章借助福柯的“知识-权力”哲学观,既对西方经济思想史中有关权力与经济学理论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行了系统梳理,也为观察、理解和批判性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和视角。通过对西方经济思想史有关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1)经济学理论难以摆脱权力的深刻影响;(2)那些受到权力青睐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可以通过掌握的资源构造一个有利于本流派发展的“真理制度(truth regime)”;(3)主流经济学理论一旦形成了“真理制度”,容易束缚经济学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文章认为,在中国进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下,“知识-权力”哲学框架对于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中国的经济学家必须承担起批判性反思的使命。

    2016年05期 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网刊下载次数:225 ] |[阅读次数:321 ] |[引用频次:0 ]

经济哲学

  • 从“知识—权力”的哲学视角看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基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

    李华;

    文章借助福柯的"知识—权力"哲学观,既对西方经济思想史中有关权力与经济学理论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行了系统梳理,也为观察、理解和批判性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和视角。通过对西方经济思想史有关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1)经济学理论难以摆脱权力的深刻影响;(2)那些受到权力青睐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可以通过掌握的资源构造一个有利于本流派发展的"真理制度(truth regime)";(3)主流经济学理论一旦形成了"真理制度",容易束缚经济学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文章认为,在中国进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下,"知识—权力"哲学框架对于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中国的经济学家必须承担起批判性反思的使命。

    2016年05期 v.18;No.103 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7 ] |[引用频次:2 ]

经济史学

  • 制度效率、制度僵化与王朝周期性兴衰——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

    杨德才;靳振忠;蒋辛未;

    中国封建王朝兴衰周期律问题自提出以来就一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王朝兴衰问题的研究可谓卷帙浩繁,然至今尚未有定论。文章从制度效率角度出发,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王朝兴衰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和模型的分析,文章认为封闭的制度供给环境以及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问题,使得制度供给者与制度需求者之间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封建王朝制度变迁难以发生,进而导致王朝制度逐渐僵化。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随着外部环境逐渐变化,僵化的制度就与外部环境相脱离,使得封建王朝制度效率不断损耗,导致封建王朝由盛而衰,进而使中国古代社会表现出封建王朝的周期性兴衰现象。

    2016年05期 v.18;No.103 2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网刊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82 ] |[引用频次:16 ]

经济社会

  • 政治周期、地方官员变更与资源配置

    陈艳艳;罗党论;

    文章研究政治周期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及其现象、作用路径与经济后果。基于2001-2009年277个地级市市长变更所形成的政治周期,文章研究发现:(1)市长变更后第1年和第2年的投资支出及其增长速度均高于变更当年,市长变更后第3年及以后的投资指标均低于变更当年,投资峰值出现在变更后第2年。(2)在这种现象背后,是增加企业负债融资的微观路径与扩大政府支出的宏观路径。两者的变化规律与投资行为基本一致,负债融资和政府支出的峰值都出现在变更后第1年。(3)这种现象导致企业投资效率下降,过度投资增加,过度投资程度与可能性的峰值都出现在变更后第2年。这一研究丰富了中国的政治周期对资源配置影响的相关文献,增进了对地方官员在中国制度中所发挥作用的了解。

    2016年05期 v.18;No.103 40-5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网刊下载次数:65 ] |[阅读次数:95 ] |[引用频次:39 ]

[经济社会]

  • 官员特征、经济禀赋与经济发展——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研究

    卢盛峰;王翀洋

    地方领导人对于城市经济发展能够有多大的作用?文章整理了2000-2010年中国地市一级市委书记的教育背景、任职履历数据库,并使用校准后的DMSP/OLS中国城市夜间灯光数据度量经济发展绩效,研究了官员特征、地区经济禀赋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地区初始经济禀赋是影响城市夜间灯光总强度的最重要因素,并解释了29%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而官员个体特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在13%左右,其中官员晋升激励大致贡献2%。上述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保持稳定,但是如果考虑到上级政府可能根据城市禀赋来选任官员,市委书记的个体特征贡献可能更低。这一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源泉及理清地方政府官员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具有实践意义;同时由于经济禀赋依然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设计中需要重视平衡性转移支付政策。

    2016年05期 5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网刊下载次数:370 ] |[阅读次数:328 ] |[引用频次:0 ]
  • 寻租、制度变革与公司价值——基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实证检验

    颜恩点

    文章基于交易费用和制度变迁理论,利用“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公布这一外生事件,从公司微观层面深入研究寻租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在中国新兴市场中寻租行为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不同产权性质和管制行为的影响。文章实证发现,当“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公布后,市场整体存在显著正的收益。企业“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公布之前的寻租活动越多,“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对公司的增值作用越显著。进一步考察发现,民营企业的价值增加更显著,而国有企业不显著;管制行业公司的价值增加更显著,而非管制行业公司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寻租行为损害了公司的价值,特别是民营企业和管制行业公司的价值。制度变革能够减少寻租活动,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公司价值,进而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文章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认识制度的作用及其变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6年05期 6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网刊下载次数:270 ] |[阅读次数:331 ] |[引用频次:0 ]

[经济管理]

  • 排污权交易与清洁技术研发补贴能提高清洁技术创新水平吗——来自工业SO2排放权交易试点省份的经验证据

    刘海英12;谢建政2

    我国现有环境规制侧重于将干预作为清洁技术需求方的企业,却忽略了对清洁技术研发的引导。文章将作用于企业的排污权交易与引导研发方向的清洁技术研发补贴相结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二者搭配是否有助于清洁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使用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省际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工业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在观察期内提高了试点省份的清洁技术创新水平,这与理论模型结论相一致;(2)我国试点省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未能发挥减排作用,这与理论模型结论不一致;(3)清洁技术研发补贴只有与排污权交易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政策效果;(4)清洁技术研发补贴对相应的研发投入存在双门槛效应,补贴并非越高越好。因此,为提高我国清洁技术创新水平,政府应注重环境规制搭配,并控制好补贴力度。

    2016年05期 7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网刊下载次数:229 ] |[阅读次数:294 ] |[引用频次:0 ]

经济管理

  • 排污权交易与清洁技术研发补贴能提高清洁技术创新水平吗——来自工业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省份的经验证据

    刘海英;谢建政;

    我国现有环境规制侧重于将干预作为清洁技术需求方的企业,却忽略了对清洁技术研发的引导。文章将作用于企业的排污权交易与引导研发方向的清洁技术研发补贴相结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二者搭配是否有助于清洁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使用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省际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工业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在观察期内提高了试点省份的清洁技术创新水平,这与理论模型结论相一致;(2)我国试点省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未能发挥减排作用,这与理论模型结论不一致;(3)清洁技术研发补贴只有与排污权交易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政策效果;(4)清洁技术研发补贴对相应的研发投入存在双门槛效应,补贴并非越高越好。因此,为提高我国清洁技术创新水平,政府应注重环境规制搭配,并控制好补贴力度。

    2016年05期 v.18;No.103 7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2 ] |[引用频次:73 ]
  • 媒体监督、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投资

    张济建;于连超;毕茜;潘俊;

    经济新常态下生态发展是主题,绿色投资是生态发展的关键,它是一种事前的决策,可以从注重事后的污染治理走向事前的预防。政府环境规制对于企业绿色投资的作用如何?媒体能否有效监督企业绿色投资行为?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明确环境规制以及媒体监督对于企业实施绿色投资活动的作用效果。文章基于2008–2013年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媒体监督、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严格的政府环境规制为推动企业的绿色投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区分国有控股样本与非国有控股样本,发现国有控股公司通常更主动遵守环境规制,进而投入更多的绿色资金;媒体监督能够显著促进环境规制力量的发挥,区分正面环境报道和负面环境报道后发现,正面环境报道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区分国有控股样本与非国有控股样本,发现国有控股公司受媒体监督的影响更大,从而促使其加大绿色投资规模。研究结果为新环境法等环境规制制度的完善与加强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为媒体在企业绿色投资中公司治理监督职能提供了佐证。

    2016年05期 v.18;No.103 9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网刊下载次数:94 ] |[阅读次数:157 ] |[引用频次:248 ]

经济法学

  • 场外衍生品金融监管国际方案的国内实施与监管僵化

    彭岳;

    一国如何在国内层面实施国际金融软法一直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难题。为缓和乃至消除场外衍生品市场中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主张引入中央对手清算机制,并通过"新国际金融架构"在全球推行。面对国际方案,中国采取了相对温和的"域内适用"实施模式,而美国则采取了更具攻击性的"域外适用"实施模式。然而,两种实施模式均存在导致监管制度趋于僵化的可能性。不仅如此,这两种实施模式具有将金融风险向中央对手聚集的效应,如果监管不当,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考虑到当前新国际金融架构下的监管国际化、标准化和形式趋同,远非构建全球金融治理的理想方式,为防止监管僵化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各国监管者在实施国际方案时,应引入"替代合规"机制,为金融监管制度的演进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2016年05期 v.18;No.103 10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网刊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179 ] |[引用频次:13 ]

[经济法学]

  • 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一个法律层面的思考

    宋晓燕

    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pecial Drawing Rights,以下简称SDR<sup>①</sup>),是要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完全自由兑换的前提下,通过IMF对中国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中地位不断上升的认可,推动更多国家选择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从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根据SDR货币篮子定值框架实行的两个货币选择标准,我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有力地提高了人民币的“可自由使用性”。但加入之后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政策框架的透明和稳定,都需要通过国内法律完善和依托国际法来促进金融改革的制度化进程。

    2016年05期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网刊下载次数:236 ] |[阅读次数:239 ] |[引用频次:0 ]

  • 本期导读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以史为鉴、貫通中西。<b>李华博士</b>借助福柯的“知识-权力”哲学观,对西方经济思想史中有关权カ与经济学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主流经济学理论一旦形成“真理制度”,容易束缚经济学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b>刘清平教授</b>从行为逻辑到人性逻辑,关注了米塞斯的哲学思想,讨论主流经济学原理的人性根源,对推动经济学研究范式转型具有突破性意义。<b>杨德才教授</b>等突破单一学科的分析框架,将中国经济史研究与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的运用有机地結合起来,着重提出了制度效率、制度变迁等要素在王朝兴衰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王朝兴衰周期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br>中国制度效率的提升,地方官员通常扮演着重要角色。<b>陈艳艳副教授和罗党论教授</b>从地方政府官员周期性换届切入,研究政治周期如何影响微观企业的资源配置,对认识中国特色的经济周期提供了参考。<b>卢盛峰副教授和王翀洋</b>以中国城市夜间灯光数据度量经济发展绩效,研究了官员个体特征、地区经济禀赋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测度了其贡献度,对明确地方政府官员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理解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具有实践意义。寻租行为在新兴国家所产生的不良经济后果引人关注,<b>颜恩点博士</b>利用“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公布这一外生事件,从市场业绩和会计业绩两方面深入考察公司价值,增进了对新兴市场寻租行为的了解,有利于制度建设和制度完善。<br>中国制度的完善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环境规制上,<b>刘海英教授和谢建政博士</b>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认为清洁技术研发补贴只有与排污权交易制度相結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政策效果。<b>张济建教授等</b>则基于媒体监督的视角,明确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实施绿色投资活动的作用效果。在金融法制上,为防止监管僵化引发新ー轮金融危机,<b>彭岳教授</b>认为通过双边或多边磋商方式确定“替代合规”标准,化解“监管帝国主义”的严苛性,以降低金融合规成本。<b>宋晓燕教授</b>则强调了中国加入SDR后需要通过国内法律完善和依托国际法来促进金融改革制度化的几个重要法律问题

    2016年05期 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网刊下载次数:224 ] |[阅读次数:225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